赠书福利 |《新中国政治学研究70年》
2020-04-19 11:24:50
  • 0
  • 0
  • 0

来源:政治学人

新中国政治学研究70年

房宁 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研究和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历程,梳理和总结了中国政治学学术研究、学科发展的主要成果。本书通过学术史研究深刻揭示和展现了当代中国政治实践、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的历史进程,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当代中国政治的学术图卷。


导论 中国政治学70年发展

一 艰难起步、曲折前行的中国政治学

二 中国政治学学科建设的发展

三 中国政治学学术研究的发展

四 中国政治学发展的动力机制、演进规律和未来前景

第一章 国家理论研究

第一节 国家基础理论

一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二 自由主义国家学说

三 社会民主主义国家学说

四 西方晚近国家学说

第二节 中国国家理论

一 中国传统国家理论

二 中国近代国家转型的动力理论

三 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理论

四 当代中国国家形态理论

第三节 比较国家理论

一 改革开放前的比较国家理论研究

二 改革开放后至“冷战”结束前的比较国家理论研究

三“冷战”结束后的比较国家理论研究

四 比较国家理论研究的当前走向

结语

第二章 民主理论研究

第一节 民主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民主理论研究与发展

二 改革开放初期的民主理论探索

三 世纪之交民主探索再出发

第二节 人民民主理论研究

一 人民民主的概念演进

二 马克思主义人民民主理论研究

三 当代人民民主理论研究的主要议题

第三节 基层民主理论

一 基层民主研究发展

二 农村村民自治研究

三 城市社区自治研究

第四节 协商民主理论

一 协商民主研究发展

二 协商民主研究主要议题

结语

第三章 政党理论研究

第一节 中国政党理论研究的历程

一 改革开放前政党理论研究的奠基与曲折发展

二 改革开放后政党理论研究的全面开展与专业化

三 新时代政党理论研究体系性创新

第二节 比较政党研究

一 比较政党理论研究的初期探索

二 改革开放后比较政党研究的恢复和发展

三 比较政党理论研究的蓬勃发展期

第三节 中国政党理论

一 中国政党制度研究

二 执政党建设理论研究

三 参政党理论研究

结语

第四章 治理理论研究

第一节 中国治理理论研究的进程

一 治理理论研究的缘起

二 治理理论研究的发展

三 治理理论研究的兴盛

第二节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一 内涵外延拓展

二 国家与社会的互动

三 分析范式应用

第三节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一 外部约束条件

二 领域边界的区分

三 政府职责功能转型

第四节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一 现实制度变迁与“分税制”改革

二 政府职能定位调整

三 未来发展趋向

结语

第五章 政治制度研究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研究

一 发展阶段及其特点研究

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研究的主要议题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研究

一 发展阶段研究

二 中国政党制度的内涵与特点

三 中国政党制度的完善与发展研究

第三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研究

一 发展阶段及其特点研究

二 关于民族区域自治权的探讨

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研究的其他议题

第四节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研究

一 自治制度中治理问题研究

二 自治制度中治理主体研究

三 自治制度中行政主导与党建引领关系研究

结语

第六章 行政管理研究

第一节 行政管理学发展脉络

一 研究起步与研究中断

二 行政学的恢复和发展

三 行政学全面拓展与纵深发展

第二节 政府改革基本议题研究

一 行政体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研究

二 政府组织机构改革研究

三 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

第三节 政府政策与运行议题的研究

一 公共政策重要议题研究

二 政务公开与信息公开的研究

三 政府绩效评估的研究

第四节 公务员制度研究

一 人事行政管理的研究

二 公务员管理改革和公务员制度建设

结语

第七章 比较政治研究

第一节 比较政治研究的逻辑线索

一 以中国为本位

二 以世界为参照

第二节 比较政治学的研究框架

一 “三个世界”思想对比较政治研究的意义

二 对民族解放运动的比较研究

第三节 政治学“补课”与外来思想冲击

一 改革开放时期比较政治研究的启动

二 国外学术著作译介与思想冲击

三 地区与国别研究再兴起

四 政治现代化研究兴起

五 体制转型研究

第四节 21世纪以来的比较政治研究

一 经济全球化的政治效应

二 21世纪比较政治研究的议题与方法

三 地区与国别研究的启示

四 当前比较政治研究的新议程、新方法

结语

第八章 政治思想史研究Ⅰ:中国部分

第一节 中国政治思想史学科的发展历程

一 中国政治思想史学科的兴起与早期研究特点

二 改革开放与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学科的重建

三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学科的兴起

第二节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发展与创新

一 对象与范围:视野的拓展与新领域的开辟

二 主角和议题的复位:体例创新与学科自觉

三 超越史学方法:哲学史进路的引入与社会史进路的矫正

第三节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发展与创新

一 三个阶段:从起步到繁荣

二 体例与叙事:列传体+编年体与创新尝试

三 对象与视角:国家观与现代化

四 文本与语境分析:方法的多样化和研究视域的拓展

结语

第九章 政治思想史研究Ⅱ:西方部分

第一节 西方政治思想研究的发展概况

一 奠基与萌芽阶段

二 创立与发展阶段

三 政治思想研究的基本类型

第二节 西方政治观念研究

第三节 西方政治思潮研究

一 西方传统政治思潮

二 西方诸多新兴政治思潮

三 围绕政治思潮的主要论争

结语

第十章 方法论研究

第一节 中国政治学研究方法发展回顾

一 阶级分析方法的运用与发展

二 政治学研究方法的科学化和多元化

三 方法论范式转换

第二节 关于方法论的主要争论

一 科学化还是“本土化”

二 追求规律还是观照现实

三 政治学方法论向何处去

第三节 国外政治学科学方法的学习、运用与反思

一 介绍国外政治学研究方法的努力

二 质性研究方法的运用现状

三 定量及前沿政治学方法的运用现状

结语

第十一章 新兴学科研究

第一节 政治心理学研究

一 国内政治心理学的发展阶段

二 重点议题的研究

三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第二节 农村政治学研究

一 农村政治学发展历程

二 农村政治学的核心议题

三 农村政治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三节 民族政治学研究

一 民族政治学的形成

二 民族政治学的研究

三 着力构建民族政治学知识体系、话语体系和学科体系

第四节 空间政治学研究

一 空间政治学的兴起和发展

二 空间政治学的研究议题

三 空间政治学的未来议程

第五节 环境政治学研究

一 环境政治学的兴起与发展

二 环境政治学引入和主要议题

三 环境政治学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新中国政治学研究70年》后记

房宁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负责组织全国政治学界以中青年科研人员为主的课题组,广泛收集和整理了70年来中国政治学研究的各类学术资料,系统梳理和研究中国政治学发展的历程,在此基础上编写出一部中国政治学的学术史。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课题组按照历史性、政治性、文献性、本土性和原创性五项原则,对于70年来的中国政治学学术体系、学科体系以及话语体系的发展演进轨迹进行了描述和呈现。历史性体现为忠诚于历史,如其所是地呈现和展示中国政治学筚路蓝缕、一路前行的学术探索历程;政治性意味着政治学学术研究要“讲政治”,学术史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的政治实践、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作为意识形态、学理形态的学术史,要紧密联系和如实反映现实中的政治实践形态;文献性是学术史研究中题材与资料选择取舍的重要标准,我们力求选择70年来政治学研究中最有代表性、最重要和最具有现实影响力的学术成果,进行研究和展示;本土性则是力求反映和展现中国政治学从西学东渐到逐步形成本土化政治学体系的过程,重点反映从中国政治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中国化的政治学知识;原创性是科研学术追求的最高标准。当代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49年以来政治学发展经历了坎坷与曲折,中国政治学发展仍处于探发展之中,与法学等相近社会科学学科相比还处于不够成熟阶段。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政治学研究中仍然产生出大量具有原创性的学术成果,我们在本书中尽量予以发掘和展现。

在本书的最后需要专门说明一点是本课题组的组成情况。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的意见,本课题由我本人负责。在遴选课题组成员的过程中,我们搞了“五湖四海”,面向全国政治学界精选以中青年为主的优秀学者和科研骨干,组成研究和写作队伍。“70后”是本课题组的主体。这样做是为了便于集中全国政治学界的智慧,更是着眼于未来。目前“70后”为主体的中青年学者已经日益成为中国政治学界的主力,他们有着良好学术基础和研究功力,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事实证明他们具备完成这项重要任务的能力。中国政治学70年的发展凝聚了几代政治学人努力与心血。回顾70年,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50后”群体是过去70年学术研究的主要承载者。编写学术史要客观、中立,由“70后”年轻一代承担编写任务,有利于保持学术研究的客观性。展望未来,中国政治学必将迎来一个更加繁荣、更加成熟的新阶段。今天的“70后”以及更加年轻的一代学人,将是中国政治学80年、90年乃至100年的主力。他们将创造出中国政治学辉煌的未来,将总结前70年的任务交给他们也是对中国政治学未来的一种期许。

本书研究与撰写工作分工如下:主编房宁,负责全书研究编写框架的设计、各章撰写提纲的审定和全部书稿的审阅和修订;王炳权协助主编完成各项相关工作;导论中国政治学70年发展:王中原;第一章国家理论研究:郭忠华;第二章民主理论研究:李俊;第三章政党理论研究:柴宝勇、周悦;第四章治理理论研究:任勇;第五章政治制度研究:陈文、陈科霖;第六章行政管理研究:孙彩红;第七章比较政治研究:郑振清;第八章政治思想史研究Ⅰ:中国部分:杨阳、颜德如;第九章政治思想史研究Ⅱ:西方部分:佟德志;第十章方法论研究:左才;第十一章新兴学科研究,政治心理学研究:季乃礼、阴玥,农村政治学研究:张大维,民族政治学研究:白利友,空间政治学研究:宋道雷,环境政治学研究:郑石明。此外,丰俊功、陈宇慧为全书研究撰写做了大量服务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政治学伴随着中国政治发展走过了一条艰难探索的道路,也伴随着改革开放迎来了繁荣发展的新时期。在70年的发展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补课”的40年来,中国政治学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科体系。然而,政治学发展演化的路径复杂,学科发展枝蔓繁杂,这反映出中国政治学学科发展尚未成熟定型,同时也给学术史的研究与概括带来了众多难题。本书的写作是一个对70年来学术、学科发展的海量资料反复梳理、斟酌取舍的科研过程。尽管课题组全体成员未敢有丝毫疏忽懈怠,尽心尽力地认真研究、写作,但限于学术视野、研究能力与水平,加之时间仓促,书中有挂一漏万、欠妥失衡之处,肯定是在所难免。在此,恳请读者和学界方家予以谅解,并希望得到读者与方家的指教。

本书全体作者谨以虔诚之心向所有那些为中国政治进步和政治学建设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们,致以敬意和感谢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g6hvortpC6-scL5olekZw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