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新书速递|狄德罗与自由思考的艺术
2021-08-16 10:28:56
  • 0
  • 0
  • 0

来源:社科文献   作者:甲骨文



他去世后被秘密保存下来的未发表作品惊世骇俗,这位哲人在其中向18世纪所有公认的真理一 一发起挑战:从君权神授,到对奴隶贸易的种族主义辩护,再到人类的性规范。

—— 《狄德罗与自由思考的艺术》

狄德罗与自由思考的艺术

[美]安德鲁·S.柯伦(Andrew S. Curran) 著

何铮 译

2021年8月出版


发掘狄德罗

1793年多雪之冬的一天,在夜色掩护下,一小群盗贼偷偷探进了圣罗克堂的木门。强行闯入巴黎圣所这种事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几乎每周都有发生。在18世纪90年代早期,反教权的破坏公物者将大量宗教绘画从墙上扯下来,把画布划个稀烂。另有违法入侵者盗走了更易于移动的艺术品,包括一座出自艾蒂安-莫里斯·法尔康涅之手的精美雕塑。但在这个特别的夜晚,闯入者的目标是盗走他们所能找到的,藏在圣母小教堂地下室中的一切铜、银和铅。他们在小教堂的圣坛前开始下手,用长铁棍撬开了地板中央厚如床垫的大理石板。尽管他们肯定对地下墓室中所葬之人的身份一无所知,但哪怕是最粗野的盗窃团伙成员,只要不是文盲,就一定能认出镌刻着作家德尼·狄德罗姓名的那口灵柩。这位声名狼藉的无神论者当时辞世已九年,生前曾是18世纪最具争议的图书计划《百科全书》背后的重要推力。这部卷帙浩繁的百科辞典不仅将对神明的亵渎和自由思想拉到了大庭广众之下,而且还触发了一个持续数十年的丑闻,牵涉了索邦神学院、巴黎最高法院、耶稣会、詹森派、国王乃至教皇等多个方面。

这些陈年往事对于盗贼来说却毫无意义。他们把狄德罗的铅制棺材移出地下墓室后,便把仍在腐化的尸体一股脑儿地倒在了教堂的地板上。据说,狄德罗的遗骸在第二天和地窖中其他遭到亵渎的尸体被收拾到了一起,转移到教堂往东1英里的一个集体墓地,在没有任何仪式的情况下又被掩埋了。没人注意到这件事,也没有报纸报道。假设教堂中所剩不多的几个神父意识到狄德罗被葬在他们的教堂,他们毫无疑问会为摆脱了这个丑闻缠身的不信神者而松一口气。


狄德罗

在他的遗体被小车推出圣罗克堂之前二十多年,狄德罗曾经预言:“无论是在大理石下还是在地底,人都会腐朽。”但是,被抛弃或被遗忘于一堆新近在大革命中身首异处的贵族尸体之中,肯定非他所愿。无神论者与否,狄德罗长久以来一直在表达自己对于被世人铭记的希望,并且,若事情如他所计划的那样发展,他还会受到后世的尊崇。他曾说,“后世属于哲人”,而“天堂属于教徒”。

狄德罗对于在死后与后世对话的兴趣是受情势所迫而产生的。1749年,这位时年三十四岁的作家在发表了毫不掩饰的无神论作品《论盲人的书简》之后不久,两个法国宪兵出现在了他家门口,逮捕了他,将他拖到了万塞讷监狱。三个月后,在狄德罗出狱之际,警察总监专门来到牢房警告这位作家,说他若是继续发表不道德和反宗教的文章,他面临的牢狱之期就将以数十年计,而不是短短几个月。


百科全书派的集会

狄德罗将警告牢记于心。此后的三十年,他没有把年轻时所写的煽动性书作付诸发表。他把本将投入这类作品的能量全部转移到了《百科全书》上,编撰它耗费了他全部心力。1772年,当他终于完成了该书最后一册图编的编辑工作时,这位年近花甲的作家清楚自己的盛名已经享誉整个欧洲,甚至远播北美部分地区,但他并不是作为文学巨擘而为人所知。狄德罗坦言,他的命运也许是在他那《百科全书》编撰者的名号褪色之后“苟活”许久,随后不断衰老,并最终消逝,却留不下任何一部重要作品。在他于1784年去世之时,情形看似确实如此。尽管不少讣告都将他誉为改变了国家的一代思想家中的领袖人物,但人们也暗示了他的作品与他天才的名头并不相符。连他的友人都不得不认同这个看法。对狄德罗十分崇敬的雅克-亨利·迈斯特极不情愿地承认,狄德罗从没有贡献出任何一部能让他在“我们的先贤和诗人”中位列一等的作品。

宽厚的友人将狄德罗看似有限的文学产出归咎于编撰《百科全书》的重担。另一些人私下认为这一失败源于他那著名的活跃多变的头脑。对狄德罗既欣赏又怀疑的伏尔泰以其一贯犀利的措辞,给出了关于这个问题最机敏的评价。他开玩笑说,这位《百科全书》编撰者的大脑“像个烤糊一切菜肴的烤箱”。


伏尔泰

但是,伏尔泰和几乎所有人都不知道,狄德罗其实创作过一系列涉题惊人地宽广,思想不可思议地现代,按法国人的说法“要藏在小抽屉里”的书籍和散文。在他人生的后三分之一时光中,狄德罗将这部分作品藏匿在他位于塔兰内路上的公寓第六层的阁楼办公室里,期待着它们有一天会像炸弹一样被引爆。他为这一刻的到来做了精心的准备。他于六十岁高龄(在18世纪这被算作向上天借来的寿数)开始雇人将这些作品抄写成三份不同的手抄本。第一部最为完整,交给了他的女儿安热莉克,即我们后来所知的范德尔夫人;第二部不尽完整,转交给了他指定的文学继承人、忠实崇拜者雅克-安德烈·奈容。在狄德罗去世后六个月,另有三十二卷装订完整的手抄本与他整个图书馆中的全部三千本藏书一起,漂洋过海,被送到了身在圣彼得堡的叶卡捷琳娜大帝那里。

狄德罗未经编辑的书籍、散文和评论远远多于他生前发表的作品。在前一类作品中,有两部风格迥异但同样精彩的小说。一部叫《修女》, 以伪回忆录的形式展开,讲的是一个宣布要脱离修道院的修女如何受到了难以言表的残忍折磨。另一部《宿命论者雅克》是开放式结尾的反小说,狄德罗在其中用虚构的方法探讨了自由意志的问题。其他作品还包括多本厚重的革新性艺术批评笔记,无神的类科幻人类纪年史一部,为叶卡捷琳娜大帝秘密写作的政论文一篇,以大溪地为背景讽刺基督教性规范荒谬之处的讽刺文章一篇,以及法国文学史上最为动人的情书若干。了解狄德罗作品涵盖范围的广度后,你会为此震惊:不说别的,单说他于达尔文之前畅想了自然选择,在弗洛伊德之前提出了俄狄浦斯情结,在绵羊多莉被制造出来之前两百年预见了基因改造,就足够了。


这些隐秘的作品并没有在狄德罗去世后的几个月中涌现,而是在他死后的几十年里渐渐地传出来。他的多本下落不明的作品在法国大革命末期得以出版;另一些在波旁复辟时期(1814—1830)“现身”,更多的则在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1852—1870)浮出水面。对于完善狄德罗文献起最重要作用的也许要算他创作的《拉摩的侄儿》的完整手稿,它于1890年由一个图书管理员在塞纳河畔的一个二手书摊上发现。在这部思维狂野的哲学对话中,这位作家凭着勇气为一个令人难忘的反英雄注入了生命,这个角色一边赞颂邪恶和寄生的好处,一边宣扬人拥有无限享乐的权利。

说这些遗失书籍的到来对后世产生了影响都算是轻描淡写了。狄德罗丰沛的艺术批评激发了司汤达、巴尔扎克和波德莱尔的灵感。埃米尔·左拉将自己和巴尔扎克小说中标志性的自然主义手法的基础归功于狄德罗对社会的“活体解剖”。社会理论家也同样为狄德罗的先见之明而着迷。卡尔·马克思从狄德罗对阶级斗争的思考中深有借鉴,并将后者列为自己最钟爱的作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先于自己的精神分析同行,认可了这位生活在法国旧制度时期的思想家在《拉摩的侄儿》中对童年时期的无意识性心理欲望的发现。即便很多批评家依然因为狄德罗过于无神论,过于悖谬和过于放肆而对他表示不屑,但他仍然成为19世纪先锋派偏爱的作家。

人们一直未能真正了解狄德罗产生的影响的深度和广度,直到一个名叫赫伯特·迪克曼的年轻德裔美国学者找到了最后一部分遗失的狄德罗作品。这位哈佛教授听传言说,狄德罗保守的后代仍然保存着他当初交给女儿的手稿,于是想尽办法获得许可,终于在1948年来到了狄德罗家人位于诺曼底的庄园拜访。由于二战造成的疑虑,庄园的管理员起初因迪克曼操着一口带有德国腔的法语而对他十分厌恶,但最终还是将他引至了放在城堡二层的几个大衣柜前。迪克曼走进一间立着好几个独立衣柜的房间,犹犹豫豫地走到第一个衣柜跟前,摘下了陈旧的柜门板。他原本期望着或许能找到一两本遗失的作品,不料出现在他面前的却是数量惊人的一大堆装订好的狄德罗作品的手抄本。迪克曼无比震惊,一下子跪到了地上。就这样,狄德罗最后藏匿起来的作品——他交给女儿的遗失已久的手抄本——终于重见天日了。


今天,因狄德罗女儿而获名范德尔档案的这批文献是帮助我们了解狄德罗及其作品的最重要的资料。其中,最出人意料的要算狄德罗亲手批注的几本手稿,它们揭示了狄德罗才是修道院院长雷纳尔的著述《东西印度群岛哲学及政治历史》的主要代笔,这本书曾是评论欧洲殖民的畅销书籍。在这部厚重的多卷著作中,论述反殖民主义的部分影响力最强,名声也最响,其中一个虚构的片段还描写了一个被奴役的非洲人不仅宣布自己享有自由的权利,还预言了加勒比的奴隶终有一天将会让奴隶主为自己的罪恶付出应有的代价,而这些内容原来竟都出自狄德罗之手。1789年,即狄德罗写下这些内容的十年之后,预言在法属圣多明戈(今海地)得到了应验,这足以充分证明狄德罗政治思想之超前,以及他预见未来的能力。

距他出生三百多年后的今天,狄德罗已成为和我们这个时代最息息相关的启蒙哲学家。他之所以没有发表自己最具前瞻性的作品,甚至没有在上面署名,并不单单是因为躲避迫害;他刻意选择放弃和自己同时代的人交流,为的是能够与后世,也就是我们,展开更有裨益的对话。他全心全意地盼望我们,作为富于同情心、思想开明、来自未来的对话者,可能会最终具备评判他隐匿作品的能力,而这些作品对道德、美学、政治和哲学传统提出的挑战不仅适用于法国旧制度时期,同样适用于我们这个时代。

注:节选自《狄德罗与自由思考的艺术》的序言部分。


新书速递


狄德罗与自由思考的艺术

[美]安德鲁·S.柯伦(Andrew S. Curran) 著

何铮 译

2021年8月出版 / 89.00元

ISBN:978-7-5201-8310-9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


内容简介

对于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人们常将他与世界上第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联系在一起,然而他最为大胆的作品却不为人所知。他去世后被秘密保存下来的未发表作品惊世骇俗,这位哲人在其中向 18 世纪所有公认的真理一一发起挑战:从君权神授,到对奴隶贸易的种族主义辩护,再到人类的性规范。

法国启蒙运动及狄德罗思想研究专家安德鲁•S.柯伦教授耗时四年,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完整呈现了这位法国天才的生平及思想,其间还穿插了他与卢梭的友情纠葛,与伏尔泰不同寻常的书信交流,以及他对艺术、戏剧、道德、政治和宗教等一反传统的见解。狄德罗秉持的无神论思想,以及他对真理快乐而坚决的追寻,让他成为那个时代自由思考艺术的拥护者中最有魅力的一位。


作者简介

安德鲁·S. 柯伦(Andrew S. Curran),卫斯理大学人文学科威廉·阿姆斯特朗教授(William Armstrong Professor of the Humanities) ,法国启蒙运动及狄德罗思想研究专家和非虚构作家。著有Sublime Disorder: Physical Monstrosity in Diderot’s Universe和The Anatomy of Blackness: Science and Slavery in an Age of Enlightenment。他还是纽约医学院(New York Academy of Medicine)医学史的研究员,曾获法国学术界棕榈叶骑士勋章(Chevalier dans l’Ordre des Palmes Académiques)。

个人网站:www.andrewscurran.com


译者简介

何铮,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毕业,后赴美国爱荷华大学和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院比较文学系学习,主要研究方向为19世纪英美文学和文学理论。


本书荣誉

2019《科克斯书评》年度好书


这是一部对狄德罗人生和作品的精彩绝伦的记叙。

——《出版人周刊》


这本书思想性强,研究细致,又以轻快活泼的方式让读者领略了狄德罗这位史上最有说服力的反传统人士的一生。

——《科克斯书评》


传记作品中的力作。

——丹尼尔·布鲁尔(Daniel Brewer),《启蒙运动的过去》(The Enlightenment Past)作者


在这幅为 18 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绘制的栩栩如生、优雅精美的肖像中,柯伦展示了一个既忠实于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又与我们当下紧密相关的狄德罗。

——达林·M.麦克马洪(Darrin M. McMahon),《幸福的历史》(Happiness: A History)作者


目录

序言 发掘狄德罗

第一部分 禁果

       第一章 朗格勒的神父

       第二章 告别上帝

       第三章 哲人入狱

       第四章 启蒙圣经

       第五章 《百科全书》的刚毛衬衫

第二部分 迟来的丰收

       第六章 论美德与罪恶

       第七章 论艺术:狄德罗在卢浮宫

       第八章 论物种的起源

       第九章 性学家

       第十章 论爱情

       第十一章 去往俄国的旅程:政治,哲学,叶卡捷琳娜大帝

       第十二章 遗言:讲给专制统治者和美国起义者

尾声 行走在两个永恒之间

       致谢

       年表

       人物

       注释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表

       图片来源



策划:占 禄

编辑:何 婕

审校:董风云

转载自:甲骨文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