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卫·埃杰顿:《旧的冲击:20世纪以来的技术和全球历史》(2
来源:译窟 协和式客机(Concorde)唯一的超音速飞行照片,1985年4月 兴登堡号飞艇,德国,1936年旧的冲击:20世纪以来的技术和全球历史The Shock of the Old: Technology and Global History Since 1900作者:大卫·埃杰顿(Davi
12
- 0
- 1
-
深柳读书|平台经济下“受众商品论”的再审视——基于马克思主义
来源:新闻与传播学术前沿编者按“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语出(唐)刘昚虚《阙题》。深柳掩映下的清净书堂,最是读书人向往的治学之所。由是,我们用“深柳堂”来命名《新闻与传播研究》论文推介栏目,以期让同好慢慢品读,细细体味。本栏目期待能够成为学者们田野归来坐而论道的一方宝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切之
654
- 0
- 2
-
本届冬奥会最大的争议, 被一篇文章说透了 | 文化纵横
来源:文化纵横 作者:黄璐【导读】体育人才的全球流动,是当今时代的显著趋势。然而,“运动无国界,运动员却有祖国。”这句话在以奥运会、足球世界杯等为代表的国际体育赛事中,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也正因其民族性因素,这些赛事往往极具吸引力。而由于这类赛事带有“为国争光”的荣誉追求,外籍或归化的体育人才往往更
12779
- 2
- 4
-
新书:改写生命密码的人
原创 周枫读完了Walter Isasacson(沃特·艾萨克森)的The Code Breaker: Jennifer Doudna, Gene Editing, and the Future of the Human Race,写下读后感。书的中文版还没出,姑且借网上译名:《改写生命密码的人:詹
50
- 0
- 0
-
约翰·杜伦·彼得斯:《站在麦克卢汉的肩膀上阅读》(2019)
作者:约翰·杜伦·彼得斯(John Durham Peters,耶鲁大学英语系)译者:陈荣钢 耶罗尼米斯·博斯(Jheronimus Bosch,1452-1516)《变戏法的人》(The Conjurer,约1502年),法国圣日耳曼昂莱市立博物馆藏站在麦克卢汉的肩膀上阅读Reading over
82
- 0
- 6
-
缔造永生虚拟人的世纪争议之作
来源:混沌巡洋舰如果本我未曾改变,那么我们的心灵电路是生物的还是电子的,两者之间又有什么差别呢?--奇点大学校长,谷歌工程总监,畅销书《人工智能的未来》作者 雷·库兹韦尔在《虚拟人》这本书中,玛蒂娜·罗斯布拉特用引人入胜的例子向我们介绍了虚拟人的理念。她提出的科学例证令人信服地评估了虚拟人的哲学影响
42
- 0
- 0
-
理解科学的123N框架——中国如何领导世界
来源:纯科学 1:1个目的,最好的认识世界的目的2:2个基因学科,数学与测量3:3个理解科学的维度,数学、测量、科学史N:N种科学的辅助方法一、1个目的理解人类文明的角度有两种,一是信仰和权威。那就是只能接受,不能去谈目的是什么。另一个是从目的角度来理解,也就是做这个事情是为了什么?目的是生命活动和
5510
- 0
- 3
-
一门学科,两个时代:社会学今天终于火了吗?
来源:新京报 作者:刘亚光在这两年的图书市场上,像《岂不怀归:三和青年调查》《我的二本学生》《过劳时代》《格差社会》《不让生育的社会》《把自己作为方法》等作品的市场反响都令人瞩目。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尽管这其中极少有作品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社会学研究,读者和媒体在归类时却习惯将它们都称为社会学作品,在前
41
- 0
- 0
-
科幻理论的未来在于发现新的逻辑体系
来源:人机与认知实验室 作者:白驹什么是科幻?科幻就是把想象和现实中的科技碎片连接在一起,形成一种牵引性的超越力量,进而形成一种非存在的情感与理性爆发。未来的科幻不但要服务于人,还要改造人,更重要的是与人合作。科幻作品与理论的关键在于新逻辑体系的启蒙、发现与构建,而不仅是停留在现有科技的形式化与照搬
40
- 0
- 0
-
从那时起,一个全新宇宙诞生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作者:苗千 「理性的力量」人类可能再也不会有牛顿时代那种认为自己已经理解到宇宙全部奥秘的青涩的自信,却也对自身的理性有了更加成熟和乐观的认识。 主笔 | 苗千欧洲漫长的中世纪已经过去,辉煌的文艺复兴运动也只剩下了余韵。在16世纪以意大利为中心的南部欧洲,原本活跃着一群热衷于观察天
4591
- 0
- 3